来源: 发布时间:2013-12-13
新长城助学金第一人彭磷基:几十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做慈善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10周年爱心见面会在穗举行
12月13日,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彭磷基助学金成立十周年感恩见面会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城校区)隆重举行。本次见面会由中国扶贫会基金会主办,意在鼓励家庭贫寒的学子,向捐赠人彭磷基先生致敬,传播社会正能量,传扬承载代代中国人教育梦想的中国梦。
全国政协第十、十一届委员、香港祈福集团董事长、彭磷基教授、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陈开枝先生、广州市政协原主席林元和先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等领导及300多名受助学生代表出席大会。见面会通过主题报告、礼品和图片展、视频短片等方式总结了十年来新长城助学金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其中视频《传承》展示了接受彭磷基资助的不同区域学生毕业后的成长和成就,及继续从事公益及教育行业的受助学生对项目的传承。
新长城最高额度捐赠,助全国2400名学子顺利完成学业
中国扶贫基金会“新长城”特困大学生自强项目于2002年启动,项目将扶贫济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立足于帮助特困大学生和特困高中生完成学业,着眼于培养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素质,致力于引导学生在成长成才的同时回报社会,实现项目“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的宗旨。
2003年,彭磷基先生在广州市政协及陈开枝主席的介绍下,结识了新长城助学项目,当年就向中国扶贫基金会捐款260万设立“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 资助了300名北京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4年,彭磷基先生将“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规模扩大到2080万元,连续10年共资助了2400名特困大学生4年的生活费用。彭磷基先生的捐款是当时中国扶贫基金会接收到的捐款额度最高的一笔个人捐赠,也是迄今为止,新长城助学项目捐款额度最高的一笔个人捐赠。彭磷基先生的善举得到了回良玉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褒奖,并获得 “新长城教育扶贫慈善家”,“中国大陆十大慈善家”等称号。10年来,彭先生已经资助的2400名贫困大学生覆盖了6个省区52所高校,为我国的教育扶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彭磷基:亲力亲为做慈善,物质资助与精神鼓励并举,共筑“新长城”
见面会上,彭磷基发表了捐助十年的感言,他提到,“作为一个企业家,在我的眼里,“新长城”创造的社会价值远高于投入,我觉得我的付出很值得!少年强者国强,我相信受教育的机会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进而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有机会能改变地区落后的面貌,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是有利国家和社会和谐的大好事。”他认为“新长城”项目不仅在经济上对贫困大学生提供帮助,更在精神层面关心大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人际交往和勇敢面对未来的信心。
彭磷基在繁忙的工作中总要抽时间参加“新长城”贫困大学生见面会,不论开会的地点是在千里之外的首都北京,还是在云南边陲。他十分乐意将自己经历的艰辛和创业体验将给同学们,帮助他们面对贫穷,树立勇气,战胜困难,给在困苦中挣扎的大学生物质及精神上的激励,助其成才。受助大学生称他为“恩师”,纷纷写信给彭先生回报学业、交流人生感悟。近几年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的来信近两千封,每一封信都十分诚恳,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向彭先生学习。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细妹曾在信中回忆彭磷基先生的演讲给她带来的震撼和激励:“如今的我们,即使家庭一贫如洗,但社会上还有像您一样有爱心的人在支持我,关怀我,激励我,信任我,我还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我必须自立、自强。”
来自云南大学的杨北峰写道:“我想,要不是您那颗慈善的心,我此时还用忧郁而愤恨的眼光看待眼前的一切。您那2000元,已不仅仅是给予了我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使我的精神有了寄生之处,而不是总陷于虚渺荒芜之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孔微写道:“彭先生,您在(新长城大学生)见面会上的演讲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您的点点善行将激励我的一生。我向您起誓:我要做一个好人。今天比昨天更善良,今天比昨天更感恩,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去关爱他人。您点燃了我们的希望,您修筑了我们一生的长城,您改变了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将来,无论我长成高大的松柏,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以终生的翠绿向您致敬。”
彭磷基的低调慈善和赤子情怀:“在慈善事业中,我是一位鞋匠”
谈及十年来对2400名学生的2080万巨额资助,彭磷基谦虚地把自己比喻成一位“鞋匠”,而“新长城”基金是一双布鞋,帮助大学生走过坎坷的一段路,同时鼓励他们日后自强不息,回报社会。
原来,在众多受助学生的来信和亲手做的礼物中,有一位匿名的同学送了一双手工布鞋,令彭磷基印象深刻。
彭磷基说:“鞋是为了走路而发明的。在道路最坎坷的时候,如果有一双鞋,人会走得顺畅,效果犹如雪中送炭。这双鞋虽然不能供贫困学子穿一辈子,但能帮助他们走过这一段崎岖的求学道路。毕业以后,要靠他们自强不息,他们或许将来会成为伟大的人,为别人、社会铺路的人。这双布鞋,除了使用功能本身以外,它更多的是一个符号和象征意义——那就是自强的精神,个人要自强,公司要自强,国家和民族也要自强!我相信这也是“新长城”和“自强社”的精神所在。所以这双布鞋是珍贵的,我不舍得穿,我已经把它们珍藏起来。我相信,这位同学在“新长城”的帮助下,人生的路一定会在走得更宽广。”
彭磷基:“慈善是一种习惯”,几十年如一日致力公益事业
“慈善是一种习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持续传承的精神力量。”彭磷基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力所能及做慈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热心助人,而一个企业家更应该有自觉的慈善意识,并主动地、长久地付诸实际行动,公益事业应该是可持续的,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与企业发展是否共赢没有直接联系,慈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一种爱的能力反映,也是企业价值的体现。
70年代末80年代初彭磷基先生正值创业之处,资金并不充裕。但陪父亲回乡祭祖时,看到当时的乡村小学非常简陋,课室漏雨,上课必备的黑板桌椅也十分紧缺,学生上课条件异常艰苦,很是心酸,当即将自己仅有的60万元一次性捐资兴建钟村育英小学,并设立育英小学教育基金。
除给学生们经济资助外,彭磷基还很关心毕业生的成长与就业。2007年 “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首批受助毕业生招聘会” 在北京举行,祈福集团招聘录用的学生中15名为“新长城•彭磷基助学金”受助学生。此后几次的招聘会上祈福集团共录用了40名受助学生。“传递社会关爱,锻造自强之才”,是新长城项目的理念。事实证明,接受过资助的学子们工作认真负责,刻苦耐劳,他们从基层开始锻炼,现在有的同学已经成长为祈福集团的中层骨干,同时他们也正在实现人生道路上的梦想。
爱心薪火相传,昔日受助学生发起成立“涌泉基金”回报社会
据了解,去年12月,受助人范铁军与“新长城”项目昔日受助学生代表范铁军、冉力省、刘大任、李晶、樊东坡、刘明、苏亚林、田臻宸、毛毳、撒忠伟等发起设立“涌泉基金”,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意,倡议接受过新长城项目资助的学子们,通过该基金,力所能及的捐款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寒门学子,继续传递这份关爱。
祈福集团热心公益,大力弘扬慈善公益精神,迄今已捐资逾3亿元
彭磷基和祈福集团的慈善事业远不仅如此。作为一个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祈福集团在彭磷基的领导下,一直本着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宗旨, 多年来已向社会各界公益事业捐资共逾3亿元,函括教育、医疗、扶贫、赈灾、环保、文化等多个领域,尤以教育、医疗领域为主,受惠机构和个人遍布全国各地, 成为中国企业的慈善典范之一。
慈善事业早已是祈福文化血液里沸腾流淌着的基因。祈福集团很早就把公益慈善作为欧洲杯买球平台官网的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在90年代初就自主成立了“祈福义工队”,经常组织员工、业主、师生等举办公益活动,竭力为受难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和帮助,每当祖国或世界遭受大灾大难,祈福集团都不遗余力积极赈灾,如为长江特大洪水、东南亚海啸等灾难捐资捐物,2008年汶川地震,祈福不仅捐资、捐物、义卖,还把伤员接来祈福医院免费为他们治疗,把灾区小朋友接到祈福学校来上学,尽一切所能帮助受难人士,赢得社会的广泛赞誉。